基坑监测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基坑监测技术,以此来动态监测工程基坑,并且监测数据也可以对工程施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某项目工程为例,分析了建设项目工程中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基坑监测的定义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
2.基坑监测的目的
为了避免基坑工程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本身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为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3.基坑监测项目
基坑工程监测是一个系统,系统内的各监测项目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限于监测手段、精度及现场条件,某一单项的监测结果往往不能揭示和反映基坑工程的整体情况,必须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与设计及施工情况相适应的监测系统并进行监测,才能提供完整、系统的监测数据和资料,才能通过监测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准确地分析、判断,为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基坑监测项目应依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做适当选择,安全等级越高“应测”项目越多,反之亦然。同时,基坑监测又是一项耗时费钱的工作,在能够满足信息化施工要求、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监测项目。
基坑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 应测 | 应测 | 应测 |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沉降 | 应测 | 应测 | 可测 |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 应测 | 应测 | 可测 |
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 | 宜测 | 应测 | 应测 |
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 | 应测 | 可测 | 可测 |
锚杆拉力 | 应测 | 应测 | - |
支撑内力 | 应测 | 应测 | - |
挡土构件内力 | 可测 | 可测 | 可测 |
支撑立柱沉降 | 应测 | 应测 | 应测 |
地下水位 | 应测 | 应测 | 应测 |
土压力 | 可测 | 可测 | 可测 |
孔隙水压力 | 可测 | - | - |
4.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均势,监测点应布置在监测对象受力及变形关键点和特征点上,并应满足对监测对象的监控要求,监测点的布置不应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且便于监测、易于保护,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监测断面上,监测标志应稳固可靠、标示清晰。
5.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满足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的要求。
基坑设计安全等级 | 施工进程 | 监测频率 | |
一级 | 开挖深度 | ≤H/3 | 1次(2-3)d |
H/3-2H/3 | 1次(1-2)d | ||
2H/3-H | (1-2)次/d | ||
底板浇筑后时间(d) | ≤7 | 1次/d | |
7-14 | 1次/3d | ||
14-28 | 1次/5d | ||
>28 | 1次/7d | ||
二级 | 开挖深度 | ≤H/3 | 1次/3d |
H/3-2H/3 | 1次/2d | ||
2H/3-H | 1次/d | ||
底板浇筑后时间(d) | ≤7 | 1次/2d | |
7-14 | 1次/3d | ||
14-28 | 1次/7d | ||
>28 | 1次/10d |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 监测值达到预警值
2、 监测值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状况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 邻近建筑物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 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水敏性特殊土基坑出现防水、排水等防护设施损坏,开挖暴露面有被水浸湿的现象
12、 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湿度敏感性土基坑经历冻、融季节
13、 高灵敏性软土基坑受施工扰动严重、支撑施作不及时、有软土侧壁挤出、开挖暴露面未及时封闭等异常情况
14、 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6.监测数据整理
为减少人为因素,观测的外业成果,应优先采用电子记录方式。记录的主要内容有:每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观测中气候变化,观测日期、时间、大气温度、天气、成像、观测路线土质、风力、风向等。观测结束时应立即整理和检查外业手簿,统计闭合差。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外业观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外业观测数据,对数据进行重新检查。
7.监测成果提交
监测外业完成后,规定时间内提供观测报告,报告中应体现监测点的本期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监测发现有危险征兆时,应当场提交观测数据并向发包方做出汇报;在全部监测工程完成后,将整套监测成果及数据处理的结果、结论移交发包方,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8.结语
由于基坑监测精度要求高,现场观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成果精度,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基坑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基坑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和施工进度相配合,各方面之间的及时沟通对于了解施工进度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各方之间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便于及时掌握基坑施工及变形监测的动态信息,确保基坑施工及基坑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